Threads正流行!個人品牌、自媒體、內容創作者,該如何經營?

by Ting
3D立體 Threads logo在彩色方塊場景上。

每當有新的社群媒體出現,就是自媒體創作者焦慮的時候。多經營一個平台,就要多花一份心力與時間。然而,新平台的流量紅利好香,就算不是自己創作的主戰場,也不想輕易棄守。

2023 年上線、2024 年便躍升臺灣主流社群平台、深受年輕世代歡迎的 Threads,就是這麼一個可愛又迷人的麻煩角色。除了在 Threads 潮流中竄起的原生創作者,其他平台的個人品牌、自媒體、內容創作者,又該如何經營 Threads 呢?可掌握下列幾個面向:

把內容轉化成合適型式發表

如前文所述,Threads 適合(短)文字呈現,對於圖片、(長)影音內容分享較不利。作爲創作者,若只是將其他平台的內容,原封不動地搬來,或是直接丟個外部連結,就希望串串上的人點閱,可能事與願違。相反地,應該思考的是,如何針對平台特性,調整內容形式後,再重新發表

➤ 想認識平台特性,可先閱讀這篇:〈Threads在紅什麼?一起認識臺灣年輕世代最熱門的社群平台

以 Podcaster 為例,最主要的創作是聲音內容,而非文字。Podcast 是藉由 RSS 技術,將錄製好的聲音內容傳送至各大平台,供大眾點閱收聽。最直接的分享節目方法,就是把收聽連結(像是如 Spotify、Apple Podcast、KKBOX等串流平台上的節目連結,或是自訂的一站式多連結)分享出去。

然而,直接分享外部連結,觸及往往不太理想(不會有社群媒體希望用戶,離開自己的平台、去逛別人網站;演算上,一般會把這類導流發文降觸及)。而且,一般人對於不認識的創作者,點選連結的意願相對低。

那 Podcaster 要怎麼轉化自己的聲音內容呢?錄音時遇到的有趣插曲、訪談來賓的金句名言、節目企劃的過程紀錄,或是單集內容的重點整理,這些和 Podcast 相關內容,都很適合用文字呈現,成為一篇篇串文。Threads 上原本不認識你的人,也能透過串文,開始認識你

展現不同面貌,讓形象更飽滿

承上,Threads 是一個讓大眾可以更認識創作的管道,它的短文字呈現,讓創作者可以無負擔地展現所思所想、紀錄生活瑣事,不用考慮配圖排版、拍攝、影音剪輯。

也許你是一個舞藝精湛、Instagram上都是舞蹈影片的舞者,你原本的 IG 追蹤者,可能只知道你很會跳舞,甚至因為你的舞風,讓人覺得高冷、不好親近;但在 Threads 上,可以展現你親和、日常的一面。也許你平時是糖果色濾鏡、穿搭甜美的美妝部落客,但你其實相當關心時事、對社會議題頗有見解,你也可藉由串文,讓你的群眾知道:原來我們都關心一樣的議題。

簡言之,如果你不是串串上原生的內容創作者、創作內容也不以文字為主,Threads 能補充你在原平台無法呈現的一面。

找到你的群眾,積極和他們互動

不論是透過主題標籤(Tag)和關鍵字搜尋、帳號被提及時獲得通知,或是演算法自動把與你相關的串文推到你的河道(Feed),Threads 能夠很容易地讓內容創作者,找到和自身有關的串文。如果你發現有人正在討論你,大膽地和他們互動吧!如果對方是你的粉絲,能被你「海巡」到,一定會很開心。

廳長就有發現,自己有在追的旅遊 Youtuber 老辣妹,就很積極地在 Threads 上與粉絲互動。還有像前數位發展部部長唐鳳、金牌羽球選手王齊麟,他們在 Threads 上,也都很熱情地和網友互動、回覆提及他們的串文。

當然,不是每一個內容創作者,都會像企業品牌一樣有「小編」,可以幫忙管理社群平台;有更多的人,都是自己管理自己的社群。時間管理上,就必須好好調控,畢竟創作內容得花時間,回覆留言、私訊、參與討論之類的互動,也需要時間。

尋找未來可能的合作對象

Threads 的演算法,除了優先推薦相同地區內,互動高的串文,也會依照主題、內容,推薦使用者可能會感興趣的串文。由於這種特性,使用者可以很容易地觸及到對同話題有興趣的其他人,或是該領域的專業人士。彼此在社群上互動,累積足夠的互信基礎後,或許下一段合作關係,就這麼展開。

廳長自己的 Podcast,就有節目來賓是在 Threads 上認識;也有過企業窗口、廠商,因為看見自己自我推薦的串文、進一步洽談合作的經驗。

結語

不同的內容平台,有不同的特性,有的側重影音與圖文、有的側重文字;有的強調資訊交換的即時性,有的具備長尾效應,不著重時效短的觸及和曝光,而更注重後續搜尋的流量累積。

不論經營哪一個社群媒體,都要依據平台特性、用戶生態,用適合的方法經營,發表適合的內容。不論是企業品牌,還是個人如自媒體創作者,經營 Threads 時,一定不是狂發廢文、貼連結這麼簡單。

同為內容創作者,我們一起努力吧!


首圖丨Photo by Mohamed Nohassi on Unsplash

You may also like

Leave a Comment